期刊信息
Navigation

刊名:比较教育研究
曾用名:外国教育动态
主办:北京师范大学
ISSN:1003-7667
CN:11-2878/G4
语言:中文
周期:月刊
被引频次:108017
数据库收录:
中文核心期刊(2017);CSSCI中文社科引文索引(2019-2020);统计源期刊(2018);A类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2018);期刊分类:理论与管理

现在的位置:主页 > 综合新闻 >

比较教育研究教学论文(比较教育研究教学论文(2)

来源:比较教育研究 【在线投稿】 栏目:综合新闻 时间:2022-12-07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教师在评价高级职称时,教学论文符合一定条件,可以作为考核条件。 我省教师高级职称评审条件: 8 .独立或作为第一作者在国家核心期刊发表本专业论

教师在评价高级职称时,教学论文符合一定条件,可以作为考核条件。

我省教师高级职称评审条件:

8 .独立或作为第一作者在国家核心期刊发表本专业论文1篇,或作为省级学术刊物发表本专业论文2篇的专著或主编正式出版专著,或列入计划教材1份,合作撰写8万字以上。 1. 《教与学》日志在百度搜索中输入简单的《教与学》也找不到这个日志。

2 .在“记者网”(http://press.nppa.gov.cn/)、“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媒体搜索中,也没有这份期刊。 这是搜索结果:

3 .知网也搜索不到这本期刊。

结论: 《教与学》期刊可能为内部发行刊物或增刊、副刊,该期刊论文在评价高级教师时不宜过。

4 .教师审查高级职位。 我省对论文的总体要求如下,可供参考。

第三十五条国家级论文已由权威期刊调整为核心期刊,以论文发表时该期刊是否为核心期刊为准。 过去在我省权威期刊目录范围期刊发表的论文,可作为核心期刊处理。 核心期刊和省级期刊不包括增刊、副刊、专刊、特刊、专辑、内部期刊、论文集等。 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在1区和2区(科学院JCR .期刊分类(大类) )发表的SCI论文,或在SSCI. AHCI、《社会科学》、《求是》等期刊发表, 对《新华文摘》全文转载或论文篇数不要求的省级科技奖一、二等奖名额,可以替代核心期刊论文一篇,省级科技奖三等奖名额,可以替代省级论文一篇。 5 .教师发表论文应注意的问题:

)发行号齐全的刊物、ISSNH-----、CN-----等二号齐全的刊物,以G4刊物(教育类期刊)为宜

)2)公开发行的正规刊物,由国家新闻出版局备案,可以从记者网上查阅。

)3)被知网、维普等学术网收录,可分别通过网站进行查询。

)4)咨询当地职位经理,满足当地考核的一些要求。

结语:教师评价高级职位是“想说我爱你,但并不简单”。 平时上课,需要一边拉车一边抬头看路。 要积极准备,但不能弄虚作假。

教育局教研员和在学校当一名老师如何选择?

如何与教育局的教育研究员在学校当教师?

两个单位的差异很大,怎么选择,我觉得要看个人的意向。

教育局教研员一职由凤毛麟角教育局教研员分管不同学科,每学科一到两人。 这个单位不是谁想去都去得了的。 需要业务突出且具有钻研精神的人才。 教育局指导全县(或区)的教育教学工作,都需要通过教研室,由教研室具体实施。 因此,教育研究员是局里领导与基层学校教育沟通和管理的桥梁和纽带。 是局领导在教育教学方面的得力助手。 因此,所有的教育研究者都是经过精心选拔的。 虽然有很多教师想做这项工作,但并不一定都能如愿以偿。 研究员有上升的余地。 教育研究员是教育工作的核心,往往具有非常强的能力和水平。 很可能晋升为校长或负责教育的副校长。 我的一个教研员朋友去了当地的高中当了教育副校长,后来晋升为教育局副局长。有些人成为第一小学的校长。有些人去乡镇当文办的校长。 学校教师是一线教育岗位的教师,业务上需要接受教育研究员的教育指导和审计巡查。 教师教育的常规工作、论文、课题和优秀教育研究成果的形成等都离不开教育研究员的业务指导和参与管理。 优秀教师和教育科研人员的去向之一是教育研究员这个职位。 我的朋友想当教育研究员,等了足足两年,终于实现了。 当然,也有相当一部分教师认为,成为教育研究者后,脱离了一线教育教学,会影响自身教学能力和水平的提高,从而延缓自身业务的发展。 因此,这些教师志在终身教育,志在桃李满天下,始终扎根课堂教育,不会成为教育研究者的工作岗位。 总之,志向不同,选择就会改变。 在两个岗位的选择上,要根据自己的兴趣来决定。

孩子的教育应该考虑应试教育还是素质教育?

这个问题父母想得太多了,无论是应试教育还是素质教育,都不是你能选择的。 比起父母的主观愿望,他更受客观因素的影响。

首先界定这两个词的含义。 应试教育就是考试,这是大家都知道的。 素质教育是以提高受教育者各方面素质为目标的教育模式,注重人的思想道德素质、能力素质、个性发展、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教育。 从定义上看,两者没有必然的矛盾,虽然教育的目的不同,但还不到不能互相协调的地步。

但从我对学生和家长的接触来看,素质教育至少存在两大缺陷!

第一,不能量化,没有客观的评价标准。 客观地评价的话,容易变成应试教育。 教师对孩子的教育,到底有没有提高孩子的素质? 儿童素质的提高是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家庭教育的结果吗? 学校、社会、家庭具体怎样才能提高孩子的素质? 所有的孩子都是独特的个体,他们的素质是一样的吗? 素质有高低吗? 如何衡量他们素质的高低? 比如能力素质和个性的发展,假设我要培养孩子弹钢琴的能力,我怎么知道孩子最终是否获得了这种能力呢? 通过给大家弹钢琴,大家觉得好的是学习,觉得不好的是学习不到吗? 但是,爱好因人而异,也不一定是专家。 所以必须通过钢琴考试! 你看,应试教育了!


文章来源:《比较教育研究》 网址: http://www.bjjyyjzz.cn/zonghexinwen/2022/1207/1342.html


上一篇:上海市比较文学研究会第十三届年会——“比较
下一篇:比较教育研究论文谢辞(比较教育研究 投稿)